主动出击的大方向摆在面前,再说什么都是没用的,因此董卓很识趣地没有辩论。他觉得需要一场无可厚非的大败让天子与朝廷中的大佬们清醒清醒,让他们认识到战争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反正输了有荡寇将军周慎背黑锅,董卓不怕。皇甫嵩也不怕。
出乎意料的,董卓与皇甫嵩不约而同地望了一眼对方,当他们发现对方似乎也在观察自己时,一愣之后不禁有种惺惺相惜。
果不其然。主帅张温在经过了好一阵的犹豫后,最终还是决定主动出击。因为天子命令他尽快击退羌兵,至于这个“尽快”究竟是多久,一个月?两个月?张温不敢去揣测。但若是能够在数日内得到一场大胜,相信这必然能够符合天子的期待。
董卓与皇甫嵩默契地没有开口。事已至此,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紧接着的主动出击中至少干出一些成绩来,免得到时候被恼羞成怒的荡寇将军周慎当做替罪羊。
“张帅,不可出击啊!”
不得不说孙坚没有像董卓与皇甫嵩那样的城府,他的想法较为简单,正如皇甫嵩之前所说的,他也不觉得眼下是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
但很遗憾的是,尽管孙坚是由张温所推荐的,但是后者最终还是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三日后,车骑将军张温动员全军,对韩遂麾下的羌兵正式展开征讨,两股势力在美阳县境内展开了殊死搏斗。
期间,皇甫嵩主动请缨领兵前往王冢陵园守卫。对于这种明显表示不合作的态度,张温无可奈何、周慎怒气填膺,但问题是,他们无法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王冢陵园事关重大,倘若有个万一,他张温与周慎就算死上万次也于事无补。
“那个混账!”
在得知了皇甫嵩的举措后,董卓咬牙切齿,暗恨自己终归不如皇甫嵩机敏,竟然忽略了还有这么一条明哲保身的妙计。不难猜测,只要皇甫嵩好好守住王冢陵园,就算张温与周慎在主战场大败而归,天子也不会责难他。相反,天子或许还会意外皇甫嵩竟能在主师战败的情况下守住了陵园而对皇甫嵩既往不咎,恢复他的职位。
一想到这里,董卓更加更气,背地里大骂皇甫嵩:“投机取巧、旁门左道!”
看着董卓那酸溜溜的模样,张煌心中也是好笑:明显是你不如皇甫嵩的反应快,怪谁?
不过话说回来,董卓也有他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婉言回绝张温请他独自领兵的任命,主动希望担任一名参军事。
借口很简单,他麾下的部队陇西军未到战场,再者大战将近,若是他担任一军的上将或会因为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而产生不利因素。
这种名正言顺的借口,张温丝毫拿他没有办法。
于是乎,张温最器重的两员大将,皇甫嵩与董卓,分别前后在这场征战中名正言顺地开始“划水”,得知此事后,荡寇将军周慎更加嫉恨。
好在张温身边还有一员虎将孙坚,虽然同样作为参军事,虽然同样也不支持荡寇将军主动出击的计划,但孙坚还是出于对张温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地辅助他。
孙坚的实力张温是清楚的,毕竟孙坚不但协助过扬州刺史臧旻击垮会稽反军,在“黄祸”中担任朱儁军中军司马时亦大有作为,因此,他推荐孙坚担任周慎的副职。毕竟张温本人不怎么擅于军事,名义上他虽是主帅,但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周慎在安排进行。
但问题是,荡寇将军周慎也不知是从哪里得知孙坚亦不主张主动出击,因此对他的态度也是十分冷淡。
周慎与韩遂的交锋,其实就是胡刀戎骑与大汉骑军的交锋。前者的战略方针很明确,就是依靠骑兵的骚扰、协助步兵打下一个个关键的驻点,也就是兵法中所说的争夺“争地”的战争,目的是为了日后的大战创造有利的地利条件。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大汉将领们普遍使用的方案,但问题是,周慎凭什么认为大汉骑兵能在与胡刀戎骑的比拼中获得优势?要知道北军中最擅此类战术的越骑营、长水营都被张煌打残了,虽然三河骑兵也算是名声赫赫,但是对上韩遂麾下胡骑兵与羌骑兵的混合队伍,说实话皇甫嵩、董卓、孙坚以及张煌都不看好,谁叫如今的大汉骑兵普遍逊色羌、胡、乌桓、鲜卑等外族的骑兵。
果不其然,韩遂麾下士气如虹、兵锋正盛的羌、胡两族骑兵展现出遭遇战方面的恐怖实力,周慎非但没有从韩遂手中顺利夺回关键的山、谷、涧、壁等险要地势,更是损失了七八千有余的骑兵。
恼羞成怒的周慎岂会轻易向皇甫嵩、董卓等小辈承认自己的失败,在消停了几日后再次出击。
因为他得知韩遂有一支运粮的军队从西凉来到美阳,因此想要截住这批粮食。
但遗憾的是,那竟是韩遂的诡计,他看穿了周慎迫切想要取得胜利的意图,因此故意叫运粮的队伍暴露在周慎麾下军队的斥候眼中,目的就是想要以这批军粮为诱饵,钓周慎这条大鱼。
在韩遂的重重埋伏下,荡寇将军周慎大败而退,三万军队竟险些全军覆没,只剩下寥寥数百人侥幸跟着他逃回美阳县城。
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败传到朝中,一直鼓噪着对张温施压,要求张温尽快杀退羌兵、擒杀韩遂的朝中大佬们顿时鸦雀无声,天子刘宏更是面如土色。
次日,政治立场中立的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