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重生耽美 > 束缚东宫 > 分卷阅读53

会来了,呜……我的“春色满室”。

番外二东宫琐事

第31章

32、政府组织与军事制度

关于大淼的官制,主要是中央部分,地方部分因为文章还为涉及,不做多说。

大家有兴趣就看,不了解也不妨碍对故事的理解。

大淼的中央政府类似唐代的三省六部一台制,但不完全一样。

先说唐代的三省六部一台。

三省乃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是尚书省下的吏、户、礼、兵、邢、工(六部的次序多有变化,这里所列的顺序其实是王安石变法时的顺序,我自己好记而已,无须多计较),一台则是御史台。

作用。

按照我的理解:中书省就是皇帝的参谋班子,对国事提出意见进行规划(或者是按皇帝的思路做出具体方案),他们写折子、提策划,然后给皇帝签名,那么就成为命令(唐代称“敕”),然后这个命令要下发门下省审核。

命令给门下省这种情况,类似于现在的人大代表向大会提请议案,而门下省就是一个这个议案的审核部门,具有驳回权。门下省不同意就驳回中书省,同意了才转给尚书省执行。换句话说,一道命令理论上要由中书、皇帝和门下三者都同意才能执行(当然制度总是会被人破坏的,唐代也有不走寻常路的命令,但这不是重点)。

至于尚书省,这最庞大的机构只具有执行命令的权力,而没有参与规划的权力。只不过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经常会领“参知机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有这个帽子就可以参与国事制定。

(三省的实质就是把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以加强皇权)

御史台没什么好说,就是监察机构。

再说官官设置。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设置都比较简单,从高到低,前者是“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后者是“侍中”+“侍中侍郎”+“给事中”。

尚书省就比较复杂,本来应该是最大的“尚书令”,但因为唐太宗曾担任过这个职务,所以唐代的尚书令一职都是空位,尚书令的副手“左仆射”和“右仆射”成为最高官职。为什么分左右呢?因为尚书省的办公厅是双子星大楼,分为左右两厢,吏互礼三部在左,他们的顶头上司就叫“左仆射”,兵刑工在右,自然就由“右仆射”管着。至于六部下面的二十四司我就不多说了。

御史台的长官是左、右御史,分别监管中央和地方,中央的监察官员叫御史监察,而地方上的叫监察使。

再说文中大淼的官制。

中书省保留,毕竟皇帝需要一个参谋班子,但官员只设中书侍郎,官位不大,但领“参知机要”衔即可参与国事制定。

没有门下省,也就是没有了驳回机关,相权三分变为了两分。

执行机关仍然是尚书省,但因为没有了唐太宗所以尚书令还在,六部次序暂且不提,其功能和唐代基本没有区别(有的话以后文中再说)。

如此看来命令只要皇帝和中书同意就可以了,但是因为玄沐羽撒手不管事,所以特别得到信任而且拥有“参知机要”的尚书令理所当然地成为命令的制定者之一,而且由于他人老、官大、抓着所有的执行权力,因此这时候尚书令的权力变得无比庞大。

御史台的长官改作左、右御史大夫(这是汉代副宰相兼检察长官的名称,我喜欢,所以这里沿用),至于中央和地方御史的官职名称不变。

以上是文职,再说军事制度。

汉代是全民皆兵,每个人都要服三种兵役,一是到中央作“卫”兵,二是到边境作“戍”卒,三是在原地方服兵“役”。前两种从二十三岁开始,第三种从二十岁开始,这种年龄的安排有着中国社会传统理念和社会环境的必然因素,这里不说了。

汉代中央军分南、北军,南军保护皇宫,北军保护京城,换成现在的说法,南军是中南海保镖,北军是首都武装部队。

边境的“戍”,每人只要服三天即可。现在听起来一定觉得很荒谬,但这是沿袭古制。还没统一的时候,每个国家的国土都比较小,去边境可能来回只要两天,加上戍边的三天,一个人只要带上五天的干粮就搞定了,很轻松。但秦统一了,却没改制度,一个人来回在路上花去的时间可能就要半年,所以就爆发了陈吴起义。到了汉代就变化了,还是三天的兵役,但是你可以通过交钱免疫,这些钱就由政府发给另外的人,由那个人代服兵役。

至于在原地服的“役”,则是每年秋天的时候由当地的军事长官集合,统一操练,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训练不同兵种,凡壮丁皆要参加。

除了兵役之外每个壮丁还要去服力役(就是去为国家义务搞建设),以及不论有没有收入,都要缴纳人口税。这些制度造成的后果就是汉代有两多:穷人多和奴隶多。

再说唐代。

众所周知唐代行府兵制(后来崩溃了,变成了募兵制,这和大淼没有关系,我们不说)。

先说什么是“府”。府是在地方行政区域之外的另一种军事区域的名称,比如北京市的“市”是地方行政区域,那么整个北京市作为一个军事区域的话就叫做“府”,府差不多就等于我们现在的军区。那时候所有的“府”都叫“折冲府”,按人口规模分为上中下三等。朝廷觉得哪里重要就在哪里设府,越重要就设越多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5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