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虐心耽美 > 旷野无人 > 第 8 部分
错。我有口难辩。为了争取时间,尽管知道考试时间

肯定不够了,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拿试卷。

老师们在考生名单上查不到我的名字,我更着急了。不知道自己该坐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

该考些什么。

有老师主张别查了,让她考完再说。这时,来了一个好像是退了休的老教师,他可能不是监

考人员,但人们挺尊重他。他说:查不到,就说明她不是今天的考生嘛。

我起初还没明白,老师们却纷纷称赞旁观者清。很快,有老师告诉我,是他们弄错了,我早

已经考完了,今天这场考试与我无关。

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心里清清楚楚地想道:太好了,原来今天不用考试啊!我高兴了好一

阵子,没有立即离开考场。我心情愉快地望着考场,不时在场边跟监考人员轻声聊聊天。似

乎心里一直很快活,如释重负,总在笑着想:嗨,虚惊一场,原来我早就考完了。

这个梦大概描述了我目前的心理状况。

我要特别小心。减药时期要特别安静。出现倒退现象是正常的。焦虑、抑郁像贼,

像歹徒,

一见小区岗哨减少了卫兵数量,就立刻乘虚而入,企图作乱。我要沉着应对。只要关键的几

天防卫得当,就能长我士气,灭敌威风。

我睡不着时就祷告,醒来头痛时也祷告。我坚信:“主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

随笔

我总梦见考试。

考试除了压力的象征外,跟我的精神遗传有无关联呢?曾外婆的父亲是个举人,我对考试的

焦虑是否源自他老人家?

曾外婆的父亲中举之前想必是考了又考。那些什么“岁考”“乡试”等等,总要把他考得

魂飞魄散、神神经经、屡败屡战、脑汁榨g方能赢来高中的这一天吧?范进中举的故事尽人

皆知,科举考试绝对比现在的高考更残酷,更摧残人的神经。

以前,我从没打听过曾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对她没有半点印象,也不曾关心过她的精神世

界。我只偶然听说过,她的脾气非常非常好,心肠也好,她活着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我本想打电话问妈妈,我的曾外婆识字吗?她出身举人家庭家教如何?后来想想,

我妈听

来的未必百分百准确。我本意也不是要做考古研究,我更愿意有想像的空间,推测一下:我

们这代人的曾外婆们有着怎样共同的精神历程。

喜姑大概生于19世纪的80年代。我不了解她的少女时代,听说过她家发生的一些事,从

这些事件中,我似乎看到了喜姑走过的足迹。

喜姑爹中举的那一年,这户人家经历了大喜大悲。

喜的是,终于熬到了中举的这一天。悲的是,没有盘缠赴京会试!

中举后不赴京会试,意味着白白放弃了入仕资格。那个时代书生的理想是学而优则仕。学而

优怎能不入仕?不入仕怎能救苍生扶社稷?不入仕怎能成国家栋梁?不入仕怎能体现价值才

情?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哪个才子不入仕?陶渊明也是先入仕后采菊东篱下嘛。

从赣南五陂山下到紫禁城天子脚下,千山万水,没钱寸步难行。喜姑家筹不到这笔钱。

此刻我在想:到底是求遍乡邻都筹不够钱,还是喜姑爹不愿去求为富不仁的人?这是一个清

高的书呆子,还是一个淡泊的读书人?

喜姑爹最终没有赴京参加会试,一辈子只是一个穷举人。他教书授课,用极其漂亮的一手毛

笔字给人写对联,题匾名。估计还写过不少碑撰,为一方乡民代写各类文章。听说他后来有

一幢宽敞的平房大屋,说明举人的润笔费还过得去。

现在看来,他也算那个时代的自由撰稿人吧。

很意外,晚上接到了弟弟的电话,他听说外婆住院了,心脏有问题,情况令人担心。我脑子

又现出负面思维。忍不住迷信地想:难道这么写犯忌?暂停。等危险过去之后 txt上传分享

第18篇ト现猺记ィ2)

又开始乱想了。我只有祈祷、祈祷。我相信:上帝的意思是好的。不要怕,只要信。

2006年4月10r晚23点整

链接

《十二岁的小院》摘录

“妮子长得真秀气。”树下,宫阿姨一边给小春梳头,一边扫我一眼,“刚来的时候看看

不咋样,看久了,我觉得蛮不错呢。这啊叫耐看。”

我高兴得心乱跳。小春的红蝴蝶结掉地上了,我捡了起来j给宫阿姨。

“妮子,你妈妈怎么那么年轻就退职了?〃宫阿姨颧骨上起了一道r坑。

“她十七岁就有胃病,后来很严重。〃

妈妈十六岁当兵,随大部队一路“追穷寇〃,从江西翻山越岭追到广东,昼夜行军,还要跟

着文工团在路边打快板,唱歌,演戏,给战士们鼓劲。

“现在的银(人)哪,太娇。〃胡妈妈端着小竹凳凑过来,“那时候,我带着我们

一红出来找她爹,一个村儿一个村儿要饭起(吃)。起(吃)了多——少苦。〃

胡妈妈腿上有个针线篓子,里面一堆三角形的小碎布,她拿这些布来拼花枕头套。

“她爹一走几年没消息。我寻思,他要是给打死了,我一辈子给他守着。他要是当了官

,不认我们娘儿俩


状态提示:第 8 部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