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经典耽美 > 大易识阶 > 第 6 部分
/p>

《说卦》主要是说明重卦的由来、八卦的涵义、八卦所取的物象和所处的方位。基于天道为y阳,地道为柔刚,人道为仁义,提出重卦合“性命之理”。还提出“天地定位”说,以八卦所象征的八种自然现象的交错关系。

《说卦》中提出的八卦方位,即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乾西北、坎北、艮东北,成为宋代后天八卦方位确定的渊源。

八卦的取象问题,《说卦传》叙之甚详,取象也更为宽广。这些理论对后来易学中象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朱熹《周易大义》有《八卦取象歌》,曰“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句,把八卦的卦形特点讲述得十分明白易懂,它说:“乾卦是由三条完整相连的线组成;坤卦是由断为六截的短线组成,震卦像仰放的罐盂,艮卦像覆置的盆碗;离卦中线虚亏,坎卦中线完整;兑卦上线缺口,巽卦下线中断。根据数学的组合排列原理,y阳两种符号三叠所成的结果,只能出现这八种卦式。而《周易本义》附载这首歌诀,能帮助初学者熟记八卦的卦形而不忘,并能体验到其“广大悉备”的甚深含义。

《易传》的结构(2)

另:通行本《说卦》前三节,又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系辞》。

四、《文言》

《易经》是以y阳现象解说社会的专书。八卦可以摄诸乾坤两卦之中,乾坤表象y阳。

y阳是两种不同的气,相反而相成的气。所以,八卦所表象的八种元素,又都可以归诸于y阳两气之中。以y阳的概念统驭一切现象,所以y阳就是终极原则。因此,故于乾坤两卦中,作《文言》来解析y阳的内在品德,并对乾坤两卦卦辞和爻辞作专门的解释;其实也就是解析六十四卦的y阳本性。

根据历代的解释,y阳这两种相反的“气”,不是静的体,而是动的用;于动中见之,不能于静中识之。六十四卦无非y阳所变,也无非就是y阳之气。须注意的是:y阳二气不专指人类而言,而是包括人类鬼神以及其他各种动物。由此可知。死生变化非常复杂,如不研究周易,则不能了解。

阳,为流转恒变之原则;y,为摄聚翕宁之原则;即一种物质之相反的两种精神。

天地万物,无非y阳间的关系,而y阳间的关系都是“感”,即“咸”卦的“咸”。感非为感情之意,而是一个动名词,“情”由“感”起,《荀子?大略》篇说:“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指出咸卦体现夫妇之道。这些都与孔子《易传》的观点一致,即解《易》注重义理。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所谓“情”,即是“感”的结果,有感而后有关系,有关系而后有情有表意;感不同,关系也不同,而表意也不同。由y阳之关系,可以见出y阳之本性来。

《文言》中解释乾卦的称之谓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之谓坤文言。

孔颖达疏:“当谓释二卦之经文,故称《文言》”(《周易正义?乾》)。其主旨在于借阐发天地之德,说明君臣上下、进退存亡之道,以及修身、齐家、治平之理。其中多处吸取前人解《易》的言论,例如释乾卦“元亨利贞”的一段话,便是录自《左传》襄公九年穆姜对随卦的解说。

《文言》,首先是站在“文”的角度来阐述。做学问讲究文理并举,现在的大学教育也分成文科和理科。

关于文、理,古代有其特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所在。

五、《彖传》

六十四卦皆由y阳参伍错综而成,故有一错综之相即有一卦之成。错综即变,卦亦变,其特殊的表意也产生变化,解析这个图像所昭示的意义者为《彖传》。

《彖》,又称《彖传》、《彖辞》,随经文分为上、下两篇。它解释了六十四卦的卦名、卦意、卦辞,讲述(断定)六爻卦的整体意义,但没有解释爻辞。

“彖”相传为一种能咬断金属的猛兽。唐孔颖达疏依汉魏以来的注释,训为“断”,为断定一卦之义。

他认为“彖辞”解卦象和卦辞,有三说:

1、取象,以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解释卦义。

2、取义,取卦的义理或德行,解释卦象和卦辞。

3、析位,以爻象在全卦中所处的地位,说明卦辞的涵义。其中包括当位、中位、应位、承乘、刚柔往来等说。

彖,是断其“内在品德”;象,是表征其“外在品德”。彖,是界说,定义;象,是表征,暗示,类推,举例。象是认识,彖是知晓。由了象、彖,则世界可以解说,认知始有可能。

六、《象传》

《象传》也称为爻辞,是取八卦所象征,解说卦象之所往。它也是随《易经》的经文分为上、下两篇,通过六爻卦中三爻或一爻等局部的物点来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这就是它与《彖辞》和《系辞》的区别。

一般来说,我们把总的解释一卦的卦象和卦意的称之为大象,把分别解释一卦各意的爻象和爻辞的称之为小象。因为对卦意和卦象采取的是取象之说,故称之为《象传》。

《易传》的结构(3)

其中,《大象》主要是取八卦所象征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自然


状态提示:第 6 部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