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虐心耽美 > 经伦论 > 第十五章、中国理学的形成过程
乎是中国人所有学科的思想源泉。所以说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就是周易的数。

三、说到华夏民族的思想根源,就要说周易中的“理”了。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认为天地分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天干甲丙庚戊壬为阳,天干乙丁辛己癸为阴。地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癸为阴。孤阴不生,纯阳不长。阳多则短,阴多则绝。阴极则反阳,阳极则转阴。

天干阳性反应最强的是壬、甲,天阴干阴性反应最强的是丁、辛。天阳干克天阴干最强悍的是丙、庚,天阴干克制天阳干最强悍的是丁、辛。是故壬见甲可化阴,丁见辛可转化为阳,此谓极阳化阴,极阴转阳。地支阴极在子,阳极在午,故子子相见必化阳,午午相遇则转阴。

阴生阳,阳生阴,老阴为少阳,老阳为少阴,孤阳不长,独阴不生。阴阳转换,奇偶两象,互补则生,互斥则止,合同则天理自成。

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理学理念全部来自这个理论体系,这就是华夏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政治法则的出处。

周易的“理”学思想就是来源于阴阳天地论,阴阳论认为天地分两仪,两仪存阴阳,阴阳互生互补,互斥互动,天地所有的理数基础皆生自两仪阴阳论。

两仪存阴阳,阴阳存四季,四季存八方,八方有八卦,八卦有九数,五行蕴藏其中。周易成文先取象,再算数,又定理,而后占。科学而系统,集天地之大成。是故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的理念之后形成诸子百家思想,这其中最居代表性的是儒、道、法、墨四大家。

易经成文之后多次被删减,最后确定在孙老二之手,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就是经过孔二夫子“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后的易经。自然《周易》中的理也要先从孔二夫子的“理”说起。

《周易》认为天地分两仪,两仪分阴阳,阴阳分四季,四季生八卦,五行蕴藏其中。于是儒家认为阴阳分天地,天地分君臣,君臣分上下,上下有左右,左右分两端,两端互通斥,“仁”字坐中间。“仁”者二人也,阴阳合同而成“仁”。仁字是平衡一条直线上左右两端的支撑点。“仁”字居中,平衡摆正两仪关系,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开山之始,儒家思想一切从“仁”开始,阴阳“两人”开始,阴阳合“仁”开始。

儒家的观点,天地有阴阳,阴阳生物种,物种之中有人类,人类聚群体,群体集生国家。国家之中有君臣,国中有君,家中有夫。君当国权,夫掌家权。国有君臣,家有夫妻,夫妻有子女,子女成社会,社会分八方,八方有山水,山水为物资,质量蕴藏其中,其中有五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归纳到人事就是“仁义礼智信”。五行有生克,生克有规制,规制循环其中。五理有长短,统治分布其中。

天地有阴阳,阴阳分男女,男女有社会,统治循环其中。统治有阶层,上下分两班。在天为玉皇,在地为帝君。帝君当行“仁”政,教化下层民众。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理制人为”思想的起源所在。

天地有阴阳,阴阳生四季,四季有八方,八方有五行,五行蕴藏其中。阴阳有男女,男女生人类,人类有社会,社会有君臣,君臣当制理,制理有法度,法度归纳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归纳到人事就是“仁义礼智信”。

“仁”字当头占,“义”忠随后行。“礼”仪站中间,恭身曲腰敬。董子充五常,五常不容混。“智”者遁规律,“信”者言必行。

仁,周易认为仁从阴阳,一二得二,阴阳合同而为“仁”。于是儒家思想认为,一切从一,一二从仁,二一为仁,阴阳合同为仁,仁从人二,最高境界就是阴阳合同则为仁。“老吾老已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以从一为核心,以从二为规制,不得从三,也不得从四。一切以阴阳,君臣,夫妻,上下,贵贱为“仁”制,核心思想就是“仁政”,以仁从二人为核心,一切从化于仁。天之理,地之衡,从阴阳起,一阴一阳谓之仁,仁从二,二从仁,“二”即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内容,“二”化仁,仁立德,德立规,规制来自天子,天子仁政天下,这就是中国人治思想的开源,也就是所谓的儒家思想。

义,义是羊,羊从顺,顺应一,从化二,人人皆从一以下恭顺上二为义。臣从君,妻从夫,子从父,“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说了不去做,可以,行动了没有结果也可以,但是,臣必须从命君,奉献于君。妻必须从命于夫,奉献于夫。子必须从命于父,孝顺于父。这是天道,天道从仁,仁人化义,义当以下奉上,献出则为义,大义凛然,义不容辞,臣赴死为君,妻赴死为夫,子赴死为父,下赴死为上就是“义”,“唯义所在”一切皆有可能失去,但义是天理,必须存在。这就是儒家的“义”。了解了“义”,也就知道古代反皇者为什么叫起义军了。

礼,《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于是孔二夫子的儒学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学礼,无以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宪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中国理学的形成过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