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虐心耽美 > 万世至圣 > 0005 锥立囊中
入囊中。

……

这时考司吏员下来发卷子,衙役全都退下,按惯例改由外地调来的士兵巡场,这是为防止本地衙役与学子勾连作弊。

不多时,一队人推着考车来到考房前,一人从考车上拿出一叠米白的卷纸递过来。

秦重接过试卷,鼻尖传来淡淡书墨香味,放在桌子坐下,感受着那恍如隔世的时光。

当年为了考军校,那真是头悬梁锥刺股,玩命的学,不意今日又要走一遭。

秦重心里想着,开始翻看试卷,这是一种考场习惯,先看一遍,对全盘了然于胸后,先集中力量完成简单的容易的,再解决难的不太清楚的!

虽然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各凭本事,不过怎么过还是比较有讲究的,作为前世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秦重可谓久经战阵,血债累累,细说其来能写上一本上百万的书,当真是罄竹难书,因此心态再平和不过。

试卷共有二十五页,十五页上印着考题,另外十张是空白,若前面的考题试卷出了问题,考生可手动重新抄写整张试卷。

试卷的纸张和印刷质量极好,轻巧柔韧,甚至好于地球。

这也是意料中事,这是有天地伟力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基础教育这些最底层的硬件方面不可能跟不上,不然早就不能在万界立足了。

将考题略略看一遍,心里比较有底了,试卷按内容分四部份:

第一部分是朝廷律令和法规,作为平常人必须懂得的言行规范,不算难,有三页。

各国的治国理念皆是以儒为尊,以法家为律,所制定的律法法规基本上大同小异,那怕是再翻着花样出题目,千百年下来也早已被各学院汇集成册。

只要平常用心一些就不难答出,就算最无脑之人死记硬背也不至于在这方面失分太多,属于半公开的送分题目。

第二部份是考诸子百家众圣的生平或事迹以及他们的诗词歌赋,也不算很难,有五页。

不过由于诸子百家流派众多,经典也是繁多,因此对考生的博学强记要求不低。

尤其一些引领人族变革而产生深远影响的半圣,其典籍也是必考范围的,比如黄帝、武王,这就占了一页。

而引领百家争鸣的几位半圣著作也是必考的,比如墨子、鬼谷子,商鞅,也要占一页。

还有几位历史地位极高的半圣的典籍同样必考,比如神农的《百草经》、祖冲之的《天衡论》、郦道元的《水注经》等等,又要占一页。

最后剩下两页从剩下众圣典籍中轮流出题目,每次大考选出十位,依次从他们典籍内容中出题。

第三部份,考的是对道家的经典和修炼的理解,问题比较宽泛。

比如题目是出一句话,考生填上前面或后面的原文,写全这一段道教典籍的内容。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段话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个东西比较难。

难度在于千百年来,这东西都被人揣摩透了,难以写出有新意的东西,而且即便有新意也要契合道家精义。

不仅如此,还要能入得了道教主考官的法眼,这很重要也不重要。

假如你的文章果然出类拔萃,引动异象,是否入得主考官眼里这就不重要了,不取也得取,一般主考官自然也乐得取中,为本教添一佳弟子。

而如果文章平平无奇,泯然众人,这就很重要了,因为每一个教派之中也是有许多流派和山头的,文章中表现出的理想、志向、理念对了主考官的胃口,那他认定你是可造之材,那就会选中你,反之也是如此。

只知道其中圣人老子和亚圣庄子生平或事迹及典籍为必考,表面简单,实则答案必须引用众圣经典中的原文或其他圣者的注解、释意,不能用圣者之下的其他人或自己的话回答,错一个字都会失分。

道教其余半圣生平及典籍为选考,由于这一道关卡主要为道教选拔人才,而且由于一些人逝去年代不远,还有一些半圣仍健在,因此对这些半圣典籍和圣言圣行考得特别的细,堪比地球狗仔队。

第四部份,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考的是对道教经典内容的领悟,虽只有一页纸,一道题,却份量最重。上面更是特别用粗体红字字说明是“临境实考”

纸面上模模糊糊的似有文字如蝌蚪在游动,秦重估计这部份的内容会在答完第一二部分之后才会显现,类似于地球上的电脑上机随机出题。不过既然是道教选拔,想来其中内容也是主要考道教内容,大约考的是考生对道教典籍的专精和理解程度,想来难度应该不小。

这个“临境考试”学院夫子曾有个解释,不过具体是什么内容,这个秦重完全没有记忆,好象是和平常没有什么区别,至于为什么特别说明在这里,好象夫子说到了考的时候就知道了。

道教有“顿悟”之说,老子本人也是一朝悟道,所以首重悟性,因此这最后一道题才是重中之重。

那怕你前面所有的题目全都交了白卷,这一道题能答得上佳,也是出线有望的,如能答得超卓不凡,那出线是必然的,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道缘天成”。


状态提示:0005 锥立囊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