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虐心耽美 > 隋唐我来了 > 第四章:过关斩将 下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但是有闪光点不代表就可以锋芒毕露。高熲不懂独孤皇后的心思,自恃位高权重,所作所为时常触及她的底线。现代社会中当一个老板面对这样一个员工,他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高熲这一关,说好过也好过,说难过也难过。说难过是因为高熲没有杨素那么贪,而且高熲始终就没有和杨广站在同一战壕里;说好过是因为高熲经常得罪一个人——独孤皇后。我们就从“好过”和“难过”这两个方面分别来说一下杨广是如何过了高熲这一关的。

杨广和高熲的关系其实一直就不好。两个人的矛盾可以追溯到隋文帝开皇十年的平陈战争中。当时隋将韩擒虎率军攻入建康以后,南陈后主陈叔宝和爱妃张丽华跳到枯井里躲避隋军。一口枯井哪能容得下两个人藏身呢?所以两个人很快就被隋军发现了。杨广一看张丽华有倾国倾城之貌,于是就想把她据为己有,《资治通鉴》和《隋书》都有记载,《资治通鉴》中讲:

高熲先入建康,熲子德弘为晋王广记室,广使德弘驰诣熲所,令留张丽华,熲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乃斩之于青溪。

杨广为了留住张丽华,就让高熲儿子高德弘快马去找高熲,结果高熲认为张丽华红颜祸水,坚持要把张丽华斩首。在《资治通鉴》中,杨广的举动只是限于“留”下张丽华一条命,而在《隋书·高熲传》中则直截了当地明言:“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这已经挑明了杨广的心思,所谓留住张丽华无非是为了日后进一步做纳其为妃的打算。所以高熲的举动一下子惹火了杨广:

广变色曰:“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由是恨熲。

“报高公”三个字很明显说的是反语,并非“报答”而是“报复”。在杨广看来,高熲的确婆婆妈妈管得太多了。但是,“斩张丽华”一事一直存在一个谜团,那就是虽然《资治通鉴》和《隋书》上都讲明是高熲下令将张丽华斩首,但是在《陈书》中却记载:

及隋军克台城,贵妃与后主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之于青溪中。

按照《陈书》的说法,“斩张丽华”一事并没有高熲参与,而是杨广下令将其斩首。为什么同样都为官修史书,却出现了不同的记载?笔者查阅了一下资料,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这件事子虚乌有,纯属杜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老师在解读这件事时是持这种观点的,认为这次事件是不经之谈,是后人为了丑化杨广而故意加上去的。蒙曼老师在解释的时候,认为杨广心有大志,不会在平陈这个关键时刻露出不矜持的马脚,并且两人年龄差太大,杨广不会看上张丽华,更不会接受这样的姐弟恋。笔者对这个看法只能持部分赞同的态度,因为仅从杨广性格上进行分析并不能直接作为判定此事虚假的证据,或者说尚不足以作为判定此事虚假的证据。

第二种可能,唐王朝史官为抹黑杨广而为。这种观点只符合蒙曼老师观点的后半句,笔者认为这件事情应当确确实实存在,但在《隋书》中或有夸张、渲染成分。《隋书》的编纂者有很多,但通过现有资料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编纂者都是唐朝人,比如魏征、颜师古、孔颖达等。所以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唐朝史官为了显示唐继隋是正统、是天意而故意写杨广贪美好色,将他的形象抹黑了。这符合古代大部分正史的特点,也与古代封建帝制下的森严等级和强大的向心控制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三种可能,《隋书》、《资治通鉴》和《陈书》各有缺漏。进一步讲,笔者认为史书上记载的两种内容也很有可能是互补的关系。我们可以试着将两个内容串联一下,即高熲要将张丽华斩首,杨广本不想杀,于是派高熲的儿子高弘德去传急报,但是高熲坚持要杀。最后没柰何,杨广听从建议,下命令将张丽华斩首。这种解释可能是站在一个最中庸、最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了,并不带有任何的感**彩,而且按照这样的解释,也比较符合杨广还在做晋王时善于“表演”、虚心纳谏、争做道德楷模的形象。因此笔者个人比较认同第三种可能。

我们退一步讲,就算“斩张丽华”事件的确是子虚乌有,但即便如此,高熲也绝对没有支持杨广的可能,因为前面提到过,他和杨勇是亲家,他的儿子高表仁娶了杨勇的女儿。如果杨广登基,这个关系很容易给他招来种种非议。高熲是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虽然《隋书》说高熲“熲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他自己也常常对外宣称“长幼有序,岂可废乎?”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高熲反对废立,或多或少也有这方面私心的考虑。

对于杨广来说,得不到高熲支持没关系,只要能想办法拔掉这颗钉子就可以。想拔掉这颗钉子,单靠他自己一人显然不够,幸运的是,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一直在帮他。此人为谁?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杨坚的骨子里多少有点“怕老婆”的性格,独孤皇后性情刚毅、固执,有着马背上长大的少数民族独有的豪迈和奔放,用现在的话讲叫“女汉子”。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合称杨坚和独孤夫人为“二圣”,如果大臣们在杨坚面前说错


状态提示:第四章:过关斩将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