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种地的,商量了许久还是决定到时候雇佣村里的人给自家种地,就按照一些地主家的一样给工钱,两人只需要偶尔过去看看。

天气渐渐冷了,古代和现代是没得比的,这几年又是旱年,粮食价格是很贵的。可安安知道,这个冬天是很难熬的。小两口就像是两只仓鼠,每次去镇上都会多多少少的买些粮食米面,油盐酱醋,过冬的东西也都是准备的足足的。

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有了,红薯土豆安安都买了不少,萝卜茄子,豆角,梅菜,丝瓜,苦瓜,竹笋安安都晒了不少的蔬菜干。这些东西足够两人吃到明年的应季蔬菜下来。安安尤其收藏了不少大蒜,黑豆还有绿豆,预备着等到了冬天吃新鲜蒜苗和豆芽菜。虽然这样是要花不少银子,可两人买了地之后还剩下一百多两银子,能够过好日子,何必让自己受罪呢。尤其是安安腌制了不少小黄瓜还有咸菜疙瘩,等到白菜下来可以做点冬菜,每天都有些忙得脚不沾地。

四间厢房的其中一间地下是张大郎自己悄悄挖出来的地窖,没让任何人知道,张家的粮食大多数都存在了这里。一般人家挖地窖都是挖在后院,可张大郎偏偏反其道而行建在了前院,地窖建的很深,趁着家里建房,买了不少的砖石,不但铺了青砖,地窖顶上也是建的十分牢固。里面搭好了木架子,东西放在架子上,摆放的很是整齐。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就在大家不知道的时候,小两口已经攒下了够四五口人吃一两年的粮食了。不过张大郎长得壮实,吃的自然多,他一个人可以顶人家四五个人的饭量,每次看着他吃饭,安安都怕他被撑到,其实呢,人家什么事都没有。

在张大郎最后上了一次山之后,冬天来了。古代没有空气污染,这冬天也是尤其的冷。厢房有一间屋子,堆满了张大郎每日上山捡回来的柴禾,两人足可以烧上一冬天的火坑。把另外两间的屋子门关的紧紧地,只在大堂和卧房厨房活动。

“大郎,如今天也冷了,地里的活计都差不多了。明个你去村长家把陆大叔和陈阿爸请过来,早就说要好好谢谢人家了,之前又是建房又是买地,这回找长工都是大叔帮着干的,好处费是好处费,人情还是不好还的。明个我好好拾掇一桌子饭菜,请他们一家过来好好聚聚。”安安拿着手上的鞋子用力锥着,古代做鞋子实在是麻烦。

“成,要不要把村长家的叶子叫过来。不能把大人都叫了,就留个小哥儿在家里。”张大郎手上编着竹篮子和背篓补充道。

“叶子?”安安一愣。

“大叔家有一个小子,一个哥儿,大小子就是咱永明县的县令,当时可是中过进士的,因为惦念家中父亲,当今陛下开恩让他当了这永明县的县令。小哥儿就是叶子,你才来多久?肯定没见过,这小哥儿今年九岁,性子腼腆,轻易见不着。我都来了这三年多了,只见过他一面。”张大郎说道那个小哥儿就想笑,“当初他第一眼看到我,就吓得直接昏了过去,弄得我好长时间没敢到村长家去过。”

“啊,他都不出门的?我还以为村长家只有个小子在县里呢。”安安一想,自己是没问过,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还好自己没当人家面说这些。

“呵呵,村长是个好人,从来不拿这些炫耀,你不知道很正常。”张大郎笑了笑,“赶紧的别忙了,早点睡吧,我往灶里添把火。”

因为是冬日里,请客在晚上实在不合适,中午倒是个好时候。安安一大早就把该准备的都弄好了,村长一家过来的时候,安安正抱着张大郎的鞋子忙活着。

“安安这是给大郎做的?”陈阿爸一看,安安别看年纪小,这手艺倒是不错。

“大郎喜欢上山,这鞋子费得劲。我反正也是闲着,家里的活计除了做饭都用不到我,干脆多帮他做几双鞋换着穿。”安安拉着陈阿爸和叶子往屋里让“大郎,把前个买的那个普洱茶泡一壶。冬天喝普洱还是不错的。大叔,陈阿爸快进来,这是叶子吧,要不是大郎和我说起来,我都还不知道呢。吃点心,都是我自个做的,一点也不甜腻。咱们小哥儿就和枣茶好了,这是我自个做的,先喝点暖暖身子。”边说边把桌子上的点心瓜子之类的端过来。

“快别忙了,我还想着早点过来帮着你准备准备呢。谁承想你倒是忙活开了。”陈阿爸接过安安递过来的茶碗喝了一口,“别说,安安这枣茶倒是不错。”

“哪能让您帮着忙活,冬天的菜式不多,都是以肉菜为主的。我自个晒得菜干都发好了,等会直接下锅。这叫红枣姜茶,小哥儿喝了是补身子的,从小调养,等以后不易生毛病。”叶子一进屋就和个闷葫芦似的,头都不敢抬,只是和安安笑了笑,算是打了个招呼。

“那成,我们就等着尝尝安安的手艺了。叶子这孩子不知道怎么的,性子也腼腆了,我和你大叔真是愁得不行。我看安安这手针线活计倒是不错,前阵子看你的绣活真是绝了,我知道那是学自你外家,也不求叶子把你的绝活学了去,只这裁衣服做鞋子的本事,就够他以后吃用的,就是不知安安愿不愿意教。这拜师的规矩咱不会差了的。”陈阿爸也是没办法,叶子一听出门就不愿意,今个还是头一遭愿意出来。看了安安的活计就动了这么个心思,想着让叶子能够开朗点。

“看陈阿爸说的,我这手艺只是和我外祖家学了个开头


状态提示:第24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