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古代耽美 > 小屁孩问道孔夫子 > 第14节
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嘛,又怎么会体会、关心、呵护黎民百姓呢?

所以,孔子穷尽一生所守护的不仅仅是周礼,更是所有百姓啊!正是这种大爱精神滋养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岁月,至今不衰!

大爱夫子!

作者有话要说:

补发章节,写于4月15日。

感谢读者“。”与“131415”的认可和支持!

第36章 精彩!看孔子如何巧拒拉拢势力

众所周知,中国人讲话比较委婉,喜欢绕着圈子表达意思,这种行为习惯是几千年来慢慢趋于固定完整的。

我们现代能探测到的历史早期时代,先秦人就已经很善于委婉表达了,他们喜欢用比喻来引出道理,也喜欢引用典籍来辅助说明。

因此,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对话,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位于《论语》里的一处。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论语·八佾第三》第十三则

王孙贾(gu,同“古”音)是卫国大夫,他问孔子“‘与其奉承奥神,不如讨好灶神’这句俚语是什么意思呢?”

看官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这人怎么一来就请问市井俗语呢?又没有什么预兆,突然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真是搞不懂。

读《论语》的麻烦之一就来自于它是编纂孔子语录的书籍,排序不按时间先后,每一则单独成立,却又没有时间标注。

所以,我们只好通过已知信息大致推断历史时间了。

王孙贾,是卫国灵公时期的大夫。提起卫灵公,熟悉这段历史的看官就清楚了,这正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时间。孔子离开本国以后就前往卫国,希望能得到重用以便发扬周礼。

卫灵公给孔子蛮高的待遇,但没有给他参与政事的权利。

大致了解这段历史背景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王孙贾问的话: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这里有两个神灵出来了:奥神和灶神。

奥,指房屋西南角,古时祭祀神灵时尊者居坐之位。

灶,厨房灶头,不消多说。

通过比对,我们发现奥神的地位要更高,但,王孙贾的语意明显是把灶神放在更高位置了,这又怎么理解呢?

敏锐的看官已经察觉王孙贾的用意了——他这是把国君比作奥神,自己比作灶君呢!

春秋战国,权利下移已成大势,一国之君空有名头,实权基本掌握在臣子手里,君臣呈对立面关系。

王孙贾看见孔子不被卫灵公重用,于是想把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但又不好明说,于是借俗语打了比喻,想试探孔子呢!

不得不说,这王孙贾的比喻真是贴切又恰到好处。

奥神是最尊贵的,但是他不直接和民众打交道;灶神虽然地位不如奥神,但是他掌管厨房,和民众的吃喝有直接关系。

这两位神灵的情况可不正好像春秋的君主和臣子嘛!

而且,您看王孙贾用“媚”这个字眼,而不是“祭”、“祭、祀”等语,足见他不是要问祭祀神灵的问题,而是借此探孔子的口风。

嗨,孔子何许人也,自然也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因此他先说:“不然。”以表明态度。

接着说“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更是直接反对王孙贾的做法啦。

《诗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大家常常说要配合天命,自己求得更多福气”。每个人对天命都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的天命就是复兴周礼,周礼对社会阶级、秩序是很讲究的,因此孔子自然是反对越过君主讨好臣子的行径的。

孔子巧妙地回应背后是如此的坚定不移,看来,王孙贾只能悻悻而去了。

脑补孔子扬天长笑的样子,一纯大笑三声,给您一个飞吻,咱们下一章再见!

作者有话要说:

补发章节,写于4月22日。

感谢读者“。”与“131415”的大力支持!o(n_n)o~~

第37章 皮革作箭靶:你所不知道的皮革秘密!

众所周知,孔子教授给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500多年前,风和日丽的某一天,孔门弟子齐聚小广场。不要误会哈,他们并不会跳广场舞,而是比赛射箭来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比赛射箭的人自然也是喜忧参半了。

孔子很适时地出来安慰一众弟子: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论语·八佾第三》第16则


状态提示:第14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