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戴天。不过西靖骑兵甚多,转移速度极看蚓。如果他们采用这种掠夺的方式,确实不好防备。

听完下属的发言,叶独沉思了一会,对着任承清说:“不知殿下怎么看?”

“既然我主力部队不日就将到达,我们兵力充足,粮草齐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部署。一,派兵驻守沿途城镇,保证运输线的通畅;二,将附近分散的乡村居民向城镇迁移,集中保护,减少百姓财产损失;三,加快防御工程建设;四,派人摸清西靖这次出击的原因,及早做准备,防止西靖大规模进攻;五,如果可以,最好加快骑兵建设,与其年年担忧,不如永除后患!”

听到任承清说第五点,叶独眼中一亮,“殿下英明。”

“将军夸赞了,只是阿清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望各位指点。”

众位武官面面相觑,在叶独眼神的示意下,终于有人发言:“殿下所思即是,不过我们想主动出兵西靖,还是比较困难。西靖兵力太强,特别是他们的骑兵。我北漠地势险要,很难培养出那么多骑兵。”

“不知道这位是?”“属下苏岩,现任监军一职。”

“多谢苏监军,是阿清考虑不周全。打击西靖是长久计划,确实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实现的。”有了苏岩的带头,诸位将领对任承清的计划做了补充和细节制定,由叶独一一部署下去。

讨论直到半夜才结束,任承清满身疲惫的回房,内心确是压抑不住的满足感,第一次,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命令,一个一个的实施下去,直到变成现实,这种感觉,妙不可言,有种掌控一切的感觉。任承清想了想,起来给叶凌昭写了第一封信。

第二天一早,叶独遇到任承清就问:“昨日五个方案,殿下想参与哪个?”

任承清思考了一下回答:“打探西靖一事,如果我孤军深入,估计会给将军增加更大麻烦;主动出击北漠,确实如苏监军所说,需要从长计议;加快防御工程建设,前提是需要人力充足;所以阿清更想请命跟随王将军一起去护送居民向城镇迁移,也可以沿路了解南线地利。”

“殿下所思确实周全,王将军是老将了,在边界驻守多年,殿下跟着王将军去也好。臣上次说要推荐给殿下认识的奇人也在王将军营中,此人姓江,名文衍,殿下如果有兴趣,可以来了解一二。”和王将军碰头,叶独嘱咐了几句,任承清就跟着王将军一起去迁徙百姓。

南线虽然不大,但是附近村庄还是蛮多,不知道西靖是不是听到叶独已经到了,一直没有出现过,得以让任承清他们顺利将村民迁移到城镇,除了苦点,累点,危险的事情倒没有遇到很多。跟着王将军跑遍了南线各处,对南线的地理环境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让任承清大开眼界。以前在漠沙城,一年经历四季变化,以为天下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而这南线气候变化简直令任承清匪夷所思。

除去前几次的紧张外,后面迁移任承清也放松了下来,毕竟绷得太紧也不好。路上,策马走在王将军身侧,任承清打探起了江文衍此人。王将军对江文衍也颇为熟悉,直言此人是个读书的料子,任承清还以为应该是个白净书生,等看到这个三大五粗的汉子时,任承清还没反应过来。

“属下江文衍参见将军,参见殿下。”江文衍行了个礼,任承清赶紧让他起身,江文衍对任承清咧嘴一笑,一口白牙晃眼,任承清无端产生了些好感,漠沙城世家子弟大多讲究含蓄,这样的笑容很久没有看见了。

江文衍策马跟着任承清身后,任承清向江文衍请教怎么分辨这南线多变的气候。江文衍和任承清细致的说起了这南线气候变化以及记录,从中找到的规律,让任承清敬佩不已。江文衍说自己还写了一个册子,记录的都是南线的各种气候地势,任承清很有兴趣,表示有机会一定要看看。一路上有江文衍向任承清介绍怎么从水面,动物,树木等等方面观察气候,让任承清新奇不已。

入夜,王将军找好地方,一行人安营扎寨。没那么早睡,任承清也懒得呆着帐篷里,出来坐到火堆旁听着士兵说话。这些年轻的士兵早就发现了这个年幼的小殿下并没有皇室的任何娇贵,虽然还没人敢主动找任承清说话,但是也不避讳着任承清了。

听着旁边小士兵说着各种地方听来的鬼怪故事,人多也不怕,反而颇为有趣。一会儿这边就聚集了一帮人。江文衍坐到任承清身边,起哄着说:“殿下肯定知道的多,不如也给我们讲个故事吧。”第一次有人提这个要求,任承清想了一下,就开口了,讲了涿鹿战争的故事。故事本身就精彩,又和战场息息相关,各个士兵都听得津津有味,等任承清讲完故事,发现自己也可以融入他们聊天的话题中去了。

江文衍将一个册子放到任承清面前,任承清拿起来看了一下,都是南线气候地势分析,记录的密密麻麻,大部分字任承清都可以看懂,还有小部分任承清完全不认识。向江文衍请教,江文衍老脸一红,才吞吞吐吐的说,自己认识的字不多,有些不会写的,就画写自己认识的符号做代表。旁边的士兵笑称江文衍已经是他们这里的秀才了。任承清觉得这个是个好东西,完全可以补充完整,推广开来。看到任承清感兴趣,江文衍挺高兴。下层士兵识字的不多,上面将军又忙,所以推广不开,如果有任承清帮忙,则好办了许多。任承


状态提示:第5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