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虐心耽美 > 带着神龙回娘家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唐林村名的来历
/p>

刘秀经这一冻一饿一气,竟得了加气伤寒,一病十几天起不了炕。老汉请医抓药,慢慢给他调理。

老汉有个女儿,名叫姣娘。生的端庄秀丽,还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烧的一手好菜饭。

他见爹爹把大汗幼主藏在家中,又听了刘秀的不幸遭遇,十分同情,就调着花样地摆古着给刘秀做着吃。

那时候,人们的主食就是熬稷米粥,蒸稷米面窝窝头。改善生活时,就用麦子面熬糊糊、拌疙瘩、揪面片,把肉呀菜的调好了味儿,往锅里一倒,名叫“味串儿”。

姣娘虽然聪明乖巧,也只能重复做当时的那几种吃食。这样做了十几天,她觉得太单调了,一心想做出一种新鲜饭菜来,好增强刘秀的食欲。

这天,是大年三十。姣娘和好了面,剁好了肉馅,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姣娘心想,这刘秀虽然遭难,但他毕竟是大汉幼主,在皇宫里山珍海味吃惯了的。

在我家住了这十多天,我除了熬糊糊、拌疙瘩、揪面片,还没有做出一顿差样儿的饭菜来呢!今天是大年三十,这辞旧迎新饭难道还让他吃揪面片?

她看看和好的面团,又瞅瞅调好的“味串儿”,忽然心里一动:用面片把“味串儿”抱起来再煮,即可避免了香味的散失,又可解决了汤的油腻,说不准会更好吃呢!

于是,她就捏起一小块儿面团,在手心里搓搓,然后用手指头往四下里捏。她捏呀捏呀,一个圆圆的小面饼呈现在手掌上。

她又拿起筷子,夹了一小块儿肉馅调的“味串儿”放在里面,然后用手指头这边捏捏,那边捏捏,直到全部捏严。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两头尖尖,中间鼓鼓,外边是面,里头是馅儿的面食——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个饺子。

姣娘把自己的小发明放在手心里一瞧,嘿!还挺好看的。她很为自己的发明高兴,便又继续包起来,直到把和好的面包完。

等到半夜吃辞旧迎新饭时,她就用煮面片的方法把她这些小发明用开水煮熟,盛到碗里,端到爹爹和刘秀面前。

二人一吃,嘿!滑润鲜嫩,清香扑鼻,十分好吃。

刘秀一边吃一边称赞,问道:“这么好吃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呀?”

姣娘不好意思地答道:“这是俺试着做出来的,俺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刘秀沉思了一会儿,说:“现在正是半夜,也是由亥时进入子时的‘交子’之时,就叫它‘交子’吧!”

就这样,在这除夕之夜“交子”之时吃这种水煮的食品,首先在这一带传开了。

因为这种食品很好吃,人们不但在除夕之夜吃,还用来招待亲友,改善生活。

又因为它是一种吃食,为了区别记时用的“交子”,人们又在“交”字上添了一个“食”字偏旁,就成了现在的“饺子”了。

久而久之,在中原一带就形成了春节吃饺子的习俗。

后来,刘秀登基做了皇帝。想起当年在棘津州清凉江畔的矮树林里躲藏,以及在老汉家里吃饺子的事,就把那一片矮树林封为“藏王林”,把老汉居住的村庄封为“藏王林村”。还下旨召老汉和姣娘进宫受封。

这时,老汉已离开了人世,姣娘也嫁夫生子,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哪里还愿意透露这一段往事,讨这不知是福是祸的封赏!

差官找不着人,也只好报了个“查无此人”交了皇差了事。

明朝永乐年间,武安留从青州毕二庄迁居藏王林村,开起了糖坊,生意十分兴隆。就把村名更名为糖林。后来人们又沿写成了现在的唐林。

据说,唐林就是因为紧挨着藏王林而得名。亓晓婷的前世现代,藏王林已经不在了,只有唐林村还能让人们想起藏王林来。

乡政府几经变更,后来成了唐林镇。政府也成了镇政府,此是后话。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二章 唐林村名的来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