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经典耽美 > 碧玉年华 > 第9节
喝声,汽车轮胎与地面发出的轰轰声都变成了优美动听的音乐。

我第一次觉得家离学校远点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希望这条路长一点,再长一点......

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这座城市给我带来的喜悦,抿嘴小声的哼着歌,刚哼了几句就听到杨一“嘿嘿”一笑,“你要是想抱我,那我就勉为其难一下好了。”

听到这话,我的心不由自主的颤了一下。我哼的是张惠妹的新歌《我可以抱你吗》。我只是纯粹的想抒发一下此时惬意的心情,信手拈来的,没想到杨一会借题发挥。

我急忙辩解道:“你少臭美了,谁要抱你啊?我就那么随便一哼,你少对号入座!”

杨一又是“嘿嘿”一笑,没再争辩。我却郁闷了,要是他再跟我抬下扛说点什么,我反到会觉得气氛会好点。

“讨厌!”话出口,连我自己都惊讶了,我怎么会用这么娇嗔的口气说出这么娇情的两个字,关健是怎么还说的这么顺口?而与此同时车子明显的呈曲线晃动了两下。

车子重新直线行驶后,杨一回头丢给我一句,“你羊颠风犯了?”

听到这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是我会隐身,我立马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好在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处了,我轻咳一声,“那个,前面拐个弯就到了。”

杨一刚拐过弯,我便老远看到一楼和三楼的大妈正在小区门口吵得天昏地暗的。这回不知道又是因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反正自从这两家的儿女和平分手后,这两家的大人就扛上了。人家儿女照是好朋友,她们却俨然一对怨邻,我真怀疑分手的是他们俩家的儿子,还是他们俩?

不早一步,不晚一步,你们俩可真会选时间!

我急中生智的跳下车,“你就送到这里吧,出去右拐就是车站。”说完这话,便不由分说的抢过车,逃似的向小区里驶去,只留下一脸愕然的少年在风中凌乱。

我进屋的时候,爸爸已经到家了,他似乎在等我,我总觉得他有很多话要对我说,不过主题应该是和今天的家长会有关吧。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他却只是问我晚上吃了没有?我说在外面吃过了。他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张了张嘴,停顿了片刻却说让我早点休息。

如果是以往,我会留下来和他谈一谈,至少宽一下他的心,可今天我心里有事,便顺着他的话离开了。

第20章 十四岁的我们(上)

我进了房间,关好门,便迫不及待的拿出床底下的百宝箱,那里面装的是我从小学到初中最珍贵的回忆。明信片,贺卡,抄歌本,明星海报,千纸鹤,幸运星等等,这每一样东西都牵动着过往的记忆,可就是不见那几封信的踪影。就在我动了想放弃的念头时,那三封信从一个抄歌本里掉了出一来。看着白色的信封,我心里好一阵激动,打开信纸的手竟有些发抖。

那是初二时,我和一个笔友的通信。他就读于一中初二五班,笔名叫杨懿。

那时候大家都喜欢交个笔友通个信什么的,和后来的网友见面不一样,笔友大多数都是没见面便失去了联系。

我把交友范围定在重点中学的一中,就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从小学到初中从来没上过那对我而言遥不可及的重点,真的很好奇重点学校和我们这普通学校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我当时写了一封信,简单的表述了一下想交个朋友和了解一下他们的学习生活的愿望,贴上了一张绿色的邮票寄了出去,然后等待对方的回信。可信却如同石沉大海,我本来都差不多忘了这事,可一个多月后,却意外的收了对方的回信。

与其说是回信,更像是在像我这个陌生人诉说或宣泄苦恼。信的内容写的全是他的家庭生活,那是一个成天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中,整日纠结着父母会不会离婚,以及离婚后和谁过的迷茫少年。整篇信件都是在叙述,没有一个提问,他可能也没指望我会给他什么建议。

看完信后我多少有些失望,没有得到半点我最初想了解的。合上信后,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我也厌烦他们成天无休止的争吵,我偶尔也会有离家出走的想法,甚至也会担心他们会不会有一天就真的离婚了,他们离婚后我又该何去何从。

十四岁,对于我们而言还太稚嫩,我们无法决定什么,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因为父母而让自己失去方向。

我仔细斟酌了一下要回信的内容,然后开始给他写信。信的大致内容是:我的父母也经常吵架,而且从我上小学开始就嚷着要离婚,可一直到现在也没离,父母说离婚那都只是说说而已,不必太在意。我们现在的生活重心是学习,不要因为父母的事情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写完信,我仔细检查看了一下信里有没有错别字,第二天上学经过邮局时,便将信塞进了邮筒。

这封信寄出后,不同于第一封信,我很想看到对方的回信。我想知道他看了我的信后,是怎么想的?会不会觉得心情好点?可能那个时候,我真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所以才会那么期待着对方的回信吧。

那段时间我有事没事便会到门卫处查看信件,以至于门卫后来直接将“今天没你的信”变成了打招呼的方式,让我很是不好意思。

他的第二封信是在十多天后收到的。

我真怀疑他到底有没有收到我的信?或者说他到底有没有看我给他写的信


状态提示:第9节--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