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 > 校园耽美 > 阴间那些事儿 > __260
信是写给他徒弟解铃的……除非他知道有朝一日解铃会来到这里,把砖墙扒掉,让这封信重见天日。

可是,从解铃的表现来看。他并不知道自己师父坐化的尸体存在这里。要不然他早就跟来了,哪能那么逍遥平静地呆在寺里。

这是怎么回事?安歌留着这么一封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难道预测到了今天的一幕?

不管怎样,我都会带着这封信交给解铃,解铃一定能收到这封信。从这个角度说,安歌给徒弟留的这封信,目的也达到了。

“拆开看看。”花清羽说。

我犹豫。说实话,我的好奇心比谁都大,可毕竟信皮上写着给解铃。我这么冒冒然地看,好像不太好。

花清羽道:“信封没有封口,我们看过之后再塞回去。安歌的尸体能坐化在上师的修行洞窟里,并不是偶然的,信里或许解释了其中的缘由,这不但关系到解铃,也关系到我们。看看吧。”

巴梭也说:“那就看看吧,信封没有封口说明安歌前辈允许外人读这封信,这是一个可以公开的信号。”

既然他们这么说了。我也不矫情,把信封抖了抖,里面果然滑出几张信纸。这些信纸应该是特质的,是很结实的牛皮纸,印刷着横格所用的油墨。在格子里写满了清丽秀美的小楷字。

花清羽看着信上的字有些失神,他说:“这确实是安歌的笔迹,我认得他的字。他的字体得过褚遂良的真传,后来又有文征明的点拨,非常漂亮,也非常见风骨。快,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我把信纸展开,他们两人凑在旁边,我们一起看。

致吾徒解铃:

近日为师漂泊尼泊尔,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大喇嘛,藏传佛教的高僧,其人名曰宗磕玛珠。为师与大喇嘛相见恨晚,夜晚秉烛长谈。为师一生,从古至今几乎经历了人类整部历史,茫茫岁月中见过诸般高人,可此喇嘛的风骨和见解,其精深修为,依然让为师赞叹不已,堪称平生知己。

大喇嘛有一天问我,安施主,你一生如此奇遇,长生不死,是否做到了明心见性,修行圆满?我说我早已堪破红尘,不过心里有一事始终放不下。喇嘛问我何事,我说放不下的是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你,解铃,我的徒弟,我的孩子。

你出生波折,无父无母,一生坎坷,所遭所遇非常人所能想象。为师飘荡世界,身如浮萍,却心系你处,始终无法释怀。

大喇嘛说,既然你无法释怀,你又能为徒弟做些什么呢?我沉默良久,无言以对。是的,解铃,为师什么也无法为你做。大喇嘛说,世间红尘,万事万物之间,皆有因果缘法,此为宇宙法则,妙不可言。安施主,你无法放下,一心执着,不但于心无补,也于事无益,除了伤害自己,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我对大喇嘛说,曾经有一度我非常想死,活来活去地活够了,不过现在已经没了这个想法,近些年我愈发感悟到“无”和“有”的境界。物质世界为“有”,而人的精神境界为“无”,我经历红尘,终生不死,于“有”中体悟“无”之境界,愈发感觉幽深微妙。

我见过很多奇人,其中包括两个和我差不多的人,他们从某种角度也算是不死人,只不过他们用的办法是无穷转世。他们一个叫花图郎,一个叫花清羽,此二人境界有分别,和他们结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花图郎身有戾气,他把世界当成游乐场,在其眼里所有的人和事不过就是一场空,迟早要化为废土一堆,他对自己更有自虐自弃的倾向。他认为自己本就是不死的,不管转世成什么,不过就是灵魂苦苦煎熬的一个阶段,他渴求解脱和寂灭,希望能走出身体的牢笼。

而花清羽则更像孩子,他身上有婴儿气,他纯真甚至说单纯。他曾对我说,自己不管转世多少代,有着怎样的遭遇,他的性情始终如一。这也说明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三岁看老。

为什么提这两个人,他们的人生态度诠释了生之道。为师心有所悟,遂向大喇嘛讨教入“空”之境界的法门,此法叫做五蕴空禅。为师将修习此等法门,于定境中入真空,心无碍无碍故无有恐怖。以不死之身,体验寂灭,再次醒来,或许再世为人。

为师不想再做浪子,想做佛陀了,呵呵。

大喇嘛是有大神通之人,他告诉我,他很多世前便在修习一种无上法门,能够触摸到最高的“道”,一眼看透万事万物的规律和轨迹。他让我手书一封,入定境前拿在手里,日后自有缘法,落到解铃你的手里。

徒弟,为师要入真空之境,这一去,无法再用世间的时间去丈量。我不知自己何时出关,不知外面的世界变化,或许我再出来时,你已经老了。

岁月沧桑,不过一念,红尘茫茫,无非放下。

解铃,为师再给你最后的真言,没必要为任何人改变你自己,做最好的你就可以了。

清羽兄,大喇嘛说,数年后的机缘,你也会在现场。假如真有这么一天,你看到了这封信,我也要交待你两句。你想没想过转世的目的是什么?回溯前世诸般所为你领悟到了什么?你又学到了什么?你要把每一世的经历作为自己的智慧,不是说我的前世是皇帝是皇后,那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你要通过活着,得到一种领悟的启示。

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好了,我要闭关了。大喇嘛也要走了,他说他也有劫数


状态提示:__26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